高新区玛拉沁社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持续深化“红色党建、蓝色治理、绿色志愿、黄色共享、紫色创新”为一体的“五色融合”党建品牌,不断增强基层治理合力,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
红色党建——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该社区始终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探索建立共学、共商、共建体系。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学政治与学业务相结合等形式,构建起“支部+党员+两委”共学体系,不断夯实理论功底,筑牢思想根基。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针对辖区“三多三快”特点,构建起“党员+居民+代表”共商体系,着力破解发展所需、民生所盼的重点难点堵点。把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纳入中心工作范畴,促进居民各项诉求得到有效解决,构建起“志愿者+楼栋长+网格”共建体系,初步形成社区治理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蓝色治理——加强群防群治,做好综合治理。充分发挥互联互动党组织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暖心小分队关心关爱弱势群体、基层网格员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利用“党建+网格+社会治理”工作模式,构建起涵盖基层党建、综合治理、隐患排查、卫生健康、社会救助、矛盾纠纷调解等多功能服务为一体的“多网合一、一网运行”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形成区域统筹、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积极传递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价值导向,打造党建+“邻”距离党建品牌,以“大党委”服务“小邻里”推动“大融合”实现零距离,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效实现组织建设在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群众满意在网格。
绿色志愿——提倡群策群力,谱写奉献乐章。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阵地作用,统筹推进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延伸为民服务触角。整合党员、网格员、物业人员、社区志愿者、楼栋长等相关人员771人,组建志愿者服务队6支,扎实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创新开展群众性文化演出、爱心义剪、义诊、助学、假期小课桌、送春联、送汤圆、卫生清洁、百家宴、老年人运动会等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推出公益微众筹志愿服务,为困境人员“量身定制”帮扶方案,通过公众号公示“公益微众筹”爱心善款,广泛招募吸纳志愿者,倾力解决居民群众诉求。
黄色共享——优化资源互补,达到共建共享。深入推进城市基层党建互联互动项目,建立“定管评推”四项机制,有效提升党建工作质效。强化问题导向定项目。跳出“就党建抓党建、就社区抓社区”的传统思维模式,按照围绕热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创新亮点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确定互联互动项目。强化机制创新管项目。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成立互联互动联合党委,实行轮值书记制度,推进社区与辖区单位共建互补,统筹协调社区各类资源,形成区域党建“横向到边”工作格局。强化人民中心评项目。将各单位党组织互联互动活动参与率、单次活动党员参与率、全年活动党员覆盖率纳入考核指标,建立部门行动、社区反馈、群众打分、指标监控的项目评价体系,真正让部门和社区认真“答卷”,人民群众“阅卷”。强化总结提炼推项目。面向更深层次,注重服务园区发展战略,推出社区假期小课桌项目,重点解决暑期双职工家庭孩子没处去、小朋友安全知识教育薄弱等问题,全力构建“老有颐养、幼有善育”民生服务格局。
紫色创新——突出社区特色,实现管理创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推出以“网格员为专职信访代办员,社区办公场所为信访代办点(便民服务中心为主要代办点)”,“主动帮办代办、委托帮办代办、指定帮办代办”的“两全代办”点单模式,全力打通信访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构建起以“信访代办、矛盾排查、纠纷化解、社区服务”为格局的社区信访代办服务体系,确保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群众解忧“最多跑一地”。推选社区楼栋长117名,不断完善“楼栋听事、小区议事、社区决事”三级议事机制,推进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民事民决,确保“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解决”,实现“小事不出楼栋、难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